Search


【朱利安】
#飼養管理
#保育教育

 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朱利安】
#飼養管理
#保育教育

  隨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雪豹(Panthera uncial)與大貓熊(Ailuropoda melanoleuca)的保育評級從瀕危(EN)下修到易危(VU),我們似乎看到了野生動物保育的一道曙光,也期待著通過這些旗艦、庇護物種的影響力,能進一步復興野外棲息地並激發社會大眾的保育意識,但與此同時,卻有一種同樣家喻戶曉的動物在2014年悄悄得被列為瀕危物種……

  電影《馬達加斯加》中,除了那群飛天遁地的企鵝外,最有記憶點的角色大概就數「朱利安國王」,一隻愛慕虛榮的環尾狐猴(Lemur catta),也是這次要談的主角。環尾狐猴是狐猴屬下唯一一個物種,種小名的catta是拉丁文中「小貓」的意思,就是在形容這種原始猴類稍微有點像貓的外型,有時還會發出類似貓叫的「呼嚕聲」,作為其俗名依據的「環尾」反而沒有出現在學名中。

  首先要潑電影一盆冷水,野外環尾狐猴的社會結構屬於母系社會,而且相較其他住在熱帶雨林的遠親,牠們更喜歡棲息在乾燥的石林上頭,也就是說,現實中的朱利安不可能當上國王,更別提戴一頂熱帶水果作成的王冠,與此同時,因為棲地的破碎化及濫捕的影響,野外環尾狐猴的族群數量在過去幾年大幅下降,估計只剩下2000隻,只有一直以來認為的十分之一。面對這樣的慘況,相信朱利安再怎麼樂天,也很難擺出一副無所謂的笑臉。

  令人諷刺的是,與野外現況相反,動物園內的環尾狐猴卻可說是猴滿為患,遠超過在野外的數量,討喜的外型、活潑的動作加上低飼養門檻及超強繁殖力,許多動物園的猴口都已經超載,到了必須分送的地步,因為這樣,一些非野生動物飼養機構的私人農場也開始出現牠們的身影,錯誤的飲食配製讓牠們吃的圓滾滾又缺乏活力,不時還要接受智人幼體的騷擾、擺弄,對這些原先以苗條、靈敏、警覺性高著稱,像貓一樣捉摸不定的靈長類而言可謂是一種污辱……

  好在通過各級保育機關(杜克狐猴中心、馬達加斯加動物組織、澤西動物園……)的努力,目前已經成功的進行了環尾狐猴的再野放測試,但考慮到棲息地現在的慘況,要採取真正的野放計畫可能還得再緩緩,然而,野外的狐猴們能再承受多久的摧殘?生態旅遊的推行能否減緩棲地驟減的情形?動物園將狐猴帶進大眾視野,究竟只是為了滿足對可愛事物的需求,還是應該通過旗艦物種的影響力帶動民眾一同為野生動物作出貢獻,給予牠們下個10年、50年、100年的保證?相信值得大家深思。

p.s.圖為2005年台北動物園狐猴展區剛開放時所攝,當時狐猴還很願意攀在走道旁的圍網觀察人類,但長期下來受到民眾的騷擾、不當餵食影響,現在已經很少有狐猴願意靠近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動物園為何存在 讓我們一同走近看個清楚
View all posts